2011年9月9日星期五

从经济国策上透视差别:胡温比江朱更加无能!


有人说江朱、胡温两朝是萧规曹随。此话只说对了一半,政治上确实如此,皆因位置决定脑子,屁股决定思想。他们都穿着同一色共匪裤子,都是同一个山寨的大王,哪一个能放弃到手的王位呢?他们也曾权衡过:宁可像袁世凯一样遗臭万年,总比沦为人民的阶下囚划算!哪怕是在这阴暗潮湿,风雨飘摇的山洞里跌跌撞撞,还能天天得瑟,总比下山受缚、受气、受审、无法得瑟强,他们又何曾想过中华人民之命运呢?鉴于胡温先天秉赋不足,毫无魄力可言,总是哭哭啼啼,阳气衰弱,只能充当傀儡戏的角色,人们唯恐其演技太差,还特地送上了一顶影帝的桂冠给他们长脸。
回到正题,江朱胡温在经济能力方面的差距就太明显了。毕竟江朱二人来自于经济发达省市,受市侩习气的耳濡目染,江泽民擅于摇唇鼓舌,能说会道,油头滑脑,攻于心计,朱容基则胆大妄为,勇于进取,敢斗贪腐,不计后果,虽然二人没什么济世之才,但也敢于在经济大海里倒腾,他们两人竟大开疯狂印钞之先河——推行积极的财政与宽松的货币政策,也敢于大搞经济体制改革,以国退民进为旗号,一切与市场接轨,终于把国家的资产分到了贪官的手中,把下岗工人,文教卫生,住房推向市场,也把大多数人民推向了生存挣扎的悲惨境地。江朱之改革,导致曾一度对公务权位钱途悲观,纷纷下海后的大批留守官员看到了机遇,于是官商迅速崛起,官员升迁凭钱交易,同时贫富悬殊也加速扩大。
朱的经改失败,源于政改的冰封,经济改革酿成的苦果,到今天仍然无法消受。朱实在是难逃其罪,朱容基下台后,把自己犯下的罪过淡化成自己不懂政治,太幼稚,这是国家级领导人说的话吗?人们显然难以接受,尤其是大批失业工人,还在天天骂他。
本人曾在几年前发表的文章中说,在民主政治的体制下,这种“国退民进,藏富于民”的理想化改革,都得谨慎推行才能成功,更何况是专制国度的经济改革呢?所以,朱容基与王安石们的任何机动良好的经济变法,其失败结局必然不可避免。
经济改革走入死路,只有实现民主政治,才能弥消江朱造成的祸患。这是大势所趋,胡温应当有所作为,才是顺应天命!然而胡温并不会如此,上任伊始的一番豪言壮语之后,他们双双熄火,同样选择在经济做文章,进行了与江朱刚好相反的调整措施——国进民退。
胡温二人的工作历练,注定了他们思维的倒退性。胡温二人分别在贫穷封闭的黔藏陕甘等省工作过,他们更重视国企办社会的稳定效果,希望借壮大国企来摆脱混乱失控的市场经济。
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恶果是:各地政府要员纷纷委派自己的家属和代理人潜入国企,以转型升级、求变创新为名,发展国企产业链,申请调拨资金,组建垄断企业,集团子公司,并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,另立投资公司做起融资生意,进军金融领域,还纷纷上市圈钱……中央和地方大员在这一轮国进民退大洗牌中纷纷占据要津。据海外报道,不少太子党及家属成了大企业大财团的掌门人,胡、温家属不甘人后,也赫然在列!至此,中共在党、政、经,形成全面垄断、各据山头的局面。
“国进民退”,党政寡头经济导致民营企业不仅遭遇融资瓶颈,还遭遇官商垄断经济的利润挤压,七成财富归官商所有,民营企业和占总人口99.5%全国人民被迫在不到三成的份额中摸爬滚打,垂死挣扎,不少民企不得转入地下融资,强撑危局,40%的民企则是后继无力,纷纷倒闭,胡温“新政”,无疑是一次全面的大溃退,历史的清算必然不会漏掉这些杀人政祸。
至此,我想起了武候祠里的一幅对联的下半句:不审时则严宽皆误,后来汉蜀要深思!江朱胡温们尽管不停地在封建政治的圆圈里倒腾,终究逃不过周期性宿命,几番挣扎之后,结束专制党国经济折腾大戏的暮鼓晨钟,必然在人民民主革命的序幕中骤然敲响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